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,典型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前段工艺(电极制造)、中段工艺(电芯合成)和后段工艺(化成和封装)。我们之前介绍了前段工艺,本文将重点介绍中段工艺。
锂电池制造的中段工序为组装工段,其生产目标是完成电芯的制造。具体来说,中段工序是将上段工序制成的正极片、负极片与隔膜、电解液有序地组装在一起。
由于方形铝壳电池、圆柱电池、软包电池、刀片电池等不同类型的锂电池储能结构不同,导致其在中段工艺流程上存在明显差异。
方形铝壳电池和圆柱形电池的中段工序为卷绕、注液、封装。
软包电池和刀片电池的中段工序为叠片、注液、封装。
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卷绕工艺和堆叠工艺。
绕线
电芯卷绕工序是将正极、负极和隔膜通过卷绕机卷绕在一起,相邻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用隔膜隔开。在电芯纵向,隔膜超过负极,负极超过正极,以防止正负极接触造成短路。卷绕完成后,电芯用胶带固定,防止散落。之后,电芯流向下一道工序。
在这个过程中,重要的是保证正极和负极之间没有物理接触,并且负极能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完全覆盖正极。
由于卷绕工艺的特点,只能用于制造形状规则的锂电池。
堆叠
相比之下,叠片工艺将正负极和隔膜堆叠在一起,形成叠片电池,可用于制造规则形状或异形形状的锂电池,灵活性更高。
叠片通常是将正负极板和隔膜按照正极-隔膜-负极的顺序逐层堆叠,形成电堆电池,集流体作为标签。堆叠方法包括直接堆叠(其中隔板被切断)和 Z 形折叠(其中隔板未被切断并且以 Z 形堆叠)。
叠片工艺不存在同极片弯曲现象,也不存在卷绕工艺中遇到的“C角”问题,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内壳内的边角空间,单位体积的容量更高。相比卷绕工艺制成的锂电池,叠片工艺制成的锂电池在能量密度、安全性、放电性能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。
卷绕工艺发展历史相对较长,工艺成熟,成本低,良率高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叠片工艺凭借体积利用率高、结构稳定、内阻低、循环寿命长等优势,成为后起之秀。
无论是卷绕还是叠片工艺,都有明显优缺点。叠片电池需要多次切断极片,导致其截面尺寸比卷绕结构更长,增加了产生毛刺的风险。而卷绕电池的转角会浪费空间,卷绕张力不均匀和变形也会导致不均匀性。
因此后续的X光检查就变得极为重要。
X射线检测
对成品卷绕、叠片电池进行检测,检查其内部结构是否符合生产工艺,如叠片或卷绕电芯的对位、极耳内部结构、正负极的悬垂度等,以控制产品质量,防止不合格电芯流入后续工序;
针对X-Ray检测,大成精密推出了一系列X-Ray成像检测设备:
X-Ray离线CT电池检测机
X-Ray离线CT电池检测机:3D成像。通过剖面视图,可直接检测电芯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突出部分。检测结果不受电极倒角或弯曲、正极极耳或陶瓷边缘的影响。
X-Ray在线卷绕电池检测机
X-Ray在线卷绕电池检测机:该设备与上游输送线对接,实现电芯自动拾取。电芯将放入设备进行内部循环测试,NG电芯将自动拾取。最多可对65层内外环进行全检测。
X-Ray圆柱电池在线检测机
该设备通过X射线源发射X射线,穿透电池。成像系统接收X射线成像并拍照,通过自主研发的软件和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,自动测量并判定良品,剔除不良品。设备前后端均可与生产线连接。
X射线在线堆叠电池检测机
该设备与上游传输线连接,自动拾取电池,放入设备内部循环检测,自动分选NG电池,OK电池自动放入传输线上,进入下游设备,实现全自动检测。
X射线在线数字电池检测机
该设备与上游输送线连接,可自动取电芯或人工上料,然后放入设备内循环检测。可自动分选NG电池,OK电池取出后自动放入输送线或板内,送至下游设备,实现全自动检测。
发布时间:2023年9月13日